谢蓉
近年来,锅庄舞的热潮在悄然升温,我们看到,在雪山草原、城市街区、炫丽舞台,人们身着五彩斑斓的藏族服饰,手拉手围成圈,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然起舞,围观的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目光所及,舞蹈者沉醉在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中,欣赏者感受着生活闲暇之余的轻松惬意。星空下,霓虹里,清风间,锅庄舞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在不断地上演,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我们的思考:锅庄舞中究竟蕴含着哪些文化之美?
敬畏天地,民俗传承之美
锅庄舞,又称为"果卓"、"歌庄"、"卓"等,藏语意为圆圈歌舞,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西藏昌都、那曲,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及青海、甘肃的藏族聚居区。据资料介绍,"锅庄"一词由来已久,是"卓舞"的俗称。根据昌都锅庄的歌词和民间的传说来分析,卓舞这个民间古老的舞蹈形式,早在吐蕃时期就存在了。赵尔丰等撰写的《清史稿》中记有"高宗平定金川,获其乐日大锅庄司舞十人,每两人相携而舞,一服蟒袍、戴翎、挂珠、斜披黄蓝二带,交加十字。"这种对藏区锅庄的描述,解放初期尚见于昌都的寺庙锅庄。
早期的锅庄舞,是与盟誓活动有关,后来才演变为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圆圈歌舞。如“大锅庄”,就是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寺庙锅庄”就是在寺院宗教节日的时候跳,从锅庄舞的发展源头来看,它是一种极富宗教祭祀仪式感的舞蹈,古老的祭祀活动,通常都是极其隆重的,人们通过隆重的仪式和礼制,来表达对天地的敬畏,对自然的崇拜,祈求丰收,祈祷平安,表情是庄重的,内心是虔诚的,我们是否可以推测,最初的锅庄舞,不会有那么多的欢乐氛围,更多的是严肃的仪式感和程序化。
后来,这种舞蹈逐渐地走向了千家万户,走向了黎民百姓的生活中,每逢节日、庆典、婚庆,广场上、庭院里,男女相聚,围成圆圈,自右而左,边歌边舞。舞圈中央通常置青稞酒、哈达,舞毕由长者或组织者敬献美酒、哈达,兄弟姐妹情谊得到升华,也就是凡是聚会的场合,都可以跳锅庄,跳锅庄就是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久而久之,美好的传统仪式就这样保留了下来,流传至今,成了人见人爱的锅庄舞。
庄学本在他的《十年西行记》中《跳锅庄的盛况》里写到:“领首的一个男子开始歌唱,同时提起右足向左边一蹈,六个男子随着也开始歌唱舞蹈;男子的歌声静下时,后面十个姑娘的清脆歌舞又随着起来来,同时身体也微微地袅动。此后一唱一答,载歌载舞,手也互相挽住,同进同退,室中充满着嘹亮的歌声和翩翩的舞姿。”
这是摄影大师庄学本20世纪30年代在加绒地区探访时候的记录,真实地表现了加绒锅庄在民间的演绎实况,它充分说明,锅庄这一古老的舞蹈,在穿越历史烟云中,在民间扎根生长,它由最初的祭祀活动的古老仪式,逐渐演变成了藏区老百姓的生活日常,正是这样的“飞入寻常百姓家”,锅庄舞就成了一种民俗保留了下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在不断发展中传承,翩跹舞蹈中,展示民俗之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脚踏泥土,世俗烟火之美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空静穆,江河奔流,山川明媚,星河灿烂,自然万物,天地催生,真正的大美,从来都是静止不喧的。锅庄舞产生于雪山草地、高原湖泊,自然带着洁净和朴素,不需要华丽的包装,不需要如潮的掌声加持和鲜花的点缀,雪峰的清冷空气,湖水的澄澈透明,就是锅庄的本色。辽阔的旷野、无垠的河滩,或者农家小院,只要有人在,只要有相聚的理由,就可以跳起来,舞起来,雄鹰在天上飞翔,白云在天边游荡,放飞心情,放空身体,脚踏大地,沾满泥土的芬芳,草叶的露珠晶莹,就像锅庄舞者一颗干净而纯粹的心。天地就是舞台,从这一点来说,锅庄舞是接地气的。
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醉酒锅庄",锅庄舞蹈中,有许多模仿动物的动作,张开双臂,就像雄鹰在天上飞翔;有模仿劳动的动作,弯腰曲腿,手在两边摆动,那是表现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兔子锅庄”模拟兔子跳动,“醉酒锅庄”表现醉汉神态,简单拙朴的动作,让人看得明明白白,在艺术享受中感受生活的原滋原味,也体现了舞者勤劳淳朴、善良勇敢的性格。舞蹈即生活,一曲锅庄,舞动的是生活之美,是劳动之美。舞姿虽拙朴,但跳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动作虽然一遍遍重复,表现的都是生活的日复一日的平常,都是四季流转的周而复始。
锅庄舞是男女一起跳的,自右而左,载歌载舞。男性身着肥大筒裤,动作幅度较大,甩开臂膀,奔跑跳跃,舞姿矫健,身体挺拔,阳刚有力,犹如雄鹰在天空盘旋奋飞,体现剽悍勇猛、热情奔放的个性。女性呢,则含蓄温婉很多,颤膝点转、腰肢扭动,都裹在长裙里,手臂轻扬、附身塌腰、一颦一笑,都显得舒展大气魅力飞扬。男性的阳刚粗犷,女性的柔美健朗,在锅庄舞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别有风采。从这一点说,男女同台,阴柔和阳刚在同一个场域对比鲜明,在自然纯美的富有草原气息的音乐舞曲的渲染下,生活的烟火气在慢慢升腾弥漫开来。
锅庄舞跳舞的场地开阔,可以在广袤的田野,可以在热闹的街区;可以在农家小院,可以在璀璨的舞台;锅庄舞舞姿自然优美,刚柔相济,更多地展现自然万物本来的样子,展现劳动生活之美,还有更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锅庄舞在跳舞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加入或退出舞蹈队伍,这种随性自由的舞蹈方式,主打一个我愿意我喜欢,前一分钟,或许还在田间劳作还在厨房烹煮,后一分钟就开始了欢乐地舞蹈,而且锅庄舞人数也不受限制,少则几人,多则千人,看场合,看心情,只要音乐响起,就可以在天地间自由地舞蹈。
花开四方,团结和谐之美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舞蹈,从它的发展源流来看,主要流行于藏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富有鲜明生动的民族色彩;从功能看,它最初用于宗教祭祀的盟誓活动中,古老而神圣;从服饰看,舞者都是身着藏族服饰,鲜艳夺目。锅庄,就像雪莲,开在高寒之地,圣洁而凛冽,要一睹它的风采,要沐浴高原的风,要跋涉雪域的路,甚至要经受一些险境。
最近几年,这朵高原雪莲逐渐走下雪峰,来到了我们中间,开在了更辽阔的市井人间。我们看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广场,街区,景点,跳锅庄的热潮在悄然兴起。视频抖音,媒体公号,推送锅庄的热浪一波接着一波。人们被这种大气舒展个性十足的舞蹈吸引,婉转优美的草原歌曲,美丽别致的藏族服饰,像磁石吸住了人们的脚步,大家或驻足观赏,或跃跃欲试,或勇敢加入,生活里多了一个让人感到新奇鲜活的东西,它的名字叫锅庄。
锅庄,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就这样一洗高冷气质,多了平易之风。大家手拉手,围城圈,随着音乐翩然起舞。忘却了烦恼,消释了隔膜,驱散了阴霾,汗水在这里交汇,感情在这里交融,人们的心在一点点走近,不管你是藏族,还是汉族,或者其他民族,舞蹈的此刻,我们都是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一员,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动人的旋律,欢乐的舞蹈,热情洋溢的笑脸,就是艺术生命的生动绽放,就是幸福生活的完美展现。
锅庄舞,是一种圆圈歌曲,人们围成圈,拉着手,自右而左,载歌载舞。在这个舞蹈形式下,没有领舞,人人都是C位,每个人都是最闪亮的主角,点转踏步,颤膝撩臂,挥动长袖,跳跃腾挪,跳出锅庄的自然本色,跳出生活的酣畅淋漓,跳出人生的幸福美丽。多好的寓意啊,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团结的圆圈,一个和谐的圆圈,舞步同进退,呼吸共吐纳,心在一起,快乐也在一起。所以,不管从舞蹈艺术的内容实质,还是外在形式,锅庄舞,都体现出一种融合和谐之美。
从雪域高原到城市街区,从小圆圈到大圆圈,锅庄,由传统的民间舞蹈成为一种逐渐大众化的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这既是传承,也是发展;既是舞蹈,也是生活;既是高原雪莲,也是人间烟火。在锅庄的诸多内涵中,有民俗传承之美,有市井生活之美,有团结和谐之美。
旭日蓬勃,星河璀璨,雪峰矗立,江河奔流。
明月星空下,清风花香里,锅庄舞,一天天更热烈地翩然舞动。
作者简介:
谢蓉,四川省射洪市中学教师,四川省文艺评论基地(射洪)基地会员,热爱写作,有作品在《诗刊》《四川日报》《四川评论》《草堂》等刊号发表。
上一篇:
暂无上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