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故乡 风规致远——观叶蓉光先生书法展有感
作者:黄沙        发布日期:2025-07-07

黄沙        

何为书者 笔端澄心

在中国书法史《书论》的词条里,流传着一条笔谏:唐穆宗曾向柳公权请教书法用笔的方法,柳公权直面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矣。” 体现了书法艺术中人品与书品的关系,强调书家的品德修养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千百年来已经形成了学书、立身的重要根本。激励着后世书家在追求技艺的同时注重自身品德修炼,这就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忘初心,守正法则。

泸博书法艺术展——《墨鉴丹心》,于2025年6月27日开幕,至8月18日闭幕,时间53天;在建党104周年期间共展出叶蓉光先生书法作品51件。其展出书法作品,是叶蓉光先生多年精心创作,为各处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所作的赋、序、记、艺术概述等内容。这是他以笔墨倾注真情,宣传家乡,讴歌时代的心路之旅。不忘初心,扎根传统,呈现出一位文博老同志多年来对文化事业的热爱所付出的情怀。

叶蓉光先生为泸州市文联副主席、泸州市诗书画院副院长、泸州市博物馆原馆长、泸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在担任泸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期间,他引领书协阔步向前,实干奋进。团结老中青书协会员,积极开展书协创研活动,优选创作骨干会员、组建印学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交流方式。在短短十年期间,从泸州地区原来仅有一名中书协会员,到2019年止就发展到中书协会员28人(其中篆刻会员8人),省书协会员84人。与其他市、州的基础上,前额大大向前,几度受省文联及书协的表彰。

书归魏晋 风神雅致

叶蓉光先生早期书法,从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一路入手,欧体用笔多以笔画挺拔,刚劲瘦硬,笔底蕴含着强劲的笔力,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气质。在书写过程中,注重点画变化,通过提按轻重控制,使点画与点画之间富有节奏感。一般横画较细,竖画较粗,根据不同的位置和形态进行巧妙处理,平整中务求险绝,险峻中求平衡。叶蓉光先生楷书深得其精髓,以骨法用笔,形神兼备。叶蓉光先生在书法学习中,专攻博览,对篆书、隶书有所追求。《新莽嘉量》这类古钱币的文字,远远望去形如龟骨,显现出甲骨文到金文、隶变之间的高古。表现的精神所在,结体严谨,形质规笵。后期的楷书,也不受唐楷拘谨与均衡安排,力追魏碑的意态奇逸又不失晋风雅韵;笔底功夫是几十年走出来的,这就是叶蓉光先生楷书难能可贵的地方。

人书俱老,意在化境。近些年来,叶蓉光先生对楷书作了些以实化虚的空灵追求。楷书的点画原本在光洁、温润、饱满、到位。但他在楷书的点画上作了虚化残缺处理,加以材料的选用:粗麻纸,土草纸。出现蚕食叶、屋漏痕、锥划沙的笔意。求之高古,金石味足,意到笔不到的含蓄效果。他善长小字提签,当这些古意盎然的书法配于文物标题、器皿图片,忽然发现相得益彰,十分适合。叶蓉光先生与文博工作打了几十年交道,并且博物馆的展馆设计,文案起稿,诠释注解,往往他都亲自动手。在实践中有非凡的创新意义,这是书法家在长期工作中不断地积累,摸索出的实用方法。创新没有范本,比起当今随意为体的所谓创新意义更加深远。

文以载道   笔墨情深

在此次书法展览中,共分了五个单元。叶蓉光先生不仅仅是单一的展示书法作品,同时展出了五十一篇文赋辞章。这些长篇宏论,是他多年来在工作中为创建文化建设而写下的,有些直接镌刻于石或铭记于书,留于后来者观摩学习。

第一单元《江阳胜迹》

聚焦泸州两千余年历史中的标志性景观,如汉代石阙铭文“江阳”实证、宋代报恩塔的古朴典雅、明代龙脑桥的鬼斧神工、清代春秋祠的精美绝伦……通过书法艺术展现“西南要会”地理形胜与人文积淀。书法家以笔墨为舟,带领观者穿越时空,领略在泸州名胜古迹中沉淀的厚重底蕴,感受文人墨客对故土山河的深情礼赞。

第二单元《古郡遗珍》

以泸州珍贵的馆藏历史文化遗存展开,从宋墓石刻的神秘图案、明代窖池群的酿酒密码,到馆藏历代书画大师的笔墨传奇,书法艺术与历史文物交相辉映。每一幅作品都是书法家对历史文化遗存的艺术解读,让我们在笔墨点画间探寻泸州文脉传承的印记,触摸岁月雕琢的文明瑰宝。

第三单元《笔墨寄情》

围绕泸州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中医药文化史,川剧艺术史,以及文化景观建设等……字里行间寄托着老一辈文化人对我市文化根脉传承发展的美好愿景。肩负时代使命、传承社会精神、承接历史与未来,彰显出书法家以文载道、以墨承史的文化担当。  

第四单元《铁笔征程》

以泸州革命历史为线,再现护国讨袁的铁血征程、四渡赤水的军事传奇、出川抗战的烽火岁月,以篆隶的古朴镌刻先烈风骨,用狂草的奔涌再现昔日豪情,每一笔顿挫都诠释着泸州儿女“铁骨担道义”的精神内涵。这是用翰墨铸成的精神丰碑,更是一座城市以笔墨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宣言。

第五单元《山水同风》

着眼于泸州与周边的地缘文化联结,展出描绘赤水河的旖旎风光、古青阳国(荣县)的精粹文化、苗彝民俗风情的书法作品。书法家以开阔的视野,将跨地域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文化浓缩于笔墨之中,书写出泸州作为川南文化的厚土,与周边地区文化密切交融。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

总之,叶蓉光先生多才多艺,书法,二胡,音乐作曲、指挥编排同样是行家理手。在他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做到离岗不离职,只要文物部门所须求,照样义无反顾地进行传帮带工作,助人为乐,帮人帮心是他为乐见所的常事。

泸州是四渡赤水红色基地,唱响泸州,宣传泸州已经是他老有所乐的日常工作,他组织乐队,指挥乐队唱红歌,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深情表达党培养多年的一位文博工作者的情深厚意。



作者简介

黄沙,四川泸州市人;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泸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泸州市诗书画院创作研究员;自幼受庭训儒染,爱好文学,书画艺术。书法评论文章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书法学报》等;多次获奖在全国书法大展中入展,并有多件书法作品在美、日、韩和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展出;被国内十二家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