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瑜 程雅玘 宓彦博
在历史的长河里,若把个人比作涓涓细流,国家则是容纳百川的壮阔江海。在九三阅兵这天,我们看见了彰显国威军威的盛大仪式,也体会到了个人与集体的深度融合。在那整齐一致的步伐下,在那铿锵有力的号角声中,个人与集体相互交织,国家与世界紧密联合。中国军人以小我之担当,铸就大我之巍峨。
一、个人情感与国家记忆的精神共鸣
长安街在九月的晨光中铺展出人民与国家荣光的画卷,战车的咆哮打破人群的宁静,战机的轰鸣撕裂长空的寂静,老兵胸前勋章如繁星闪烁,年轻战士目光如炬穿透时空。2025年9月3日,伟大的祖国以一场前所未有的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不仅是国家硬实力的展示,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仪式——个人情感与国家记忆在此刻完成深刻共鸣,汇成民族复兴的磅礴乐章。
个体情感在国家仪式中找到宣泄与升华的通道,我们年轻一代或许没有亲历战争,但通过这场阅兵,与祖辈们建立了跨越时代的情感联结。社交媒体上,“这盛世如您所愿”成为刷屏话题,无数人分享着家国一体的感动瞬间。个体情感在国家仪式中重新焕发,获得新生。
国家记忆需要具象化的载体,才能叩击心扉。九三阅兵随处可见纪念中华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元素:礼炮80响、国旗护卫队80步齐步、战旗方队80面荣誉旗帜猎猎作响、空中护旗梯队排成“80”字样掠过长空……这些精心设计的仪式元素,将宏大的国家叙事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情感符号,每一个细节都在唤醒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文化始终注重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九三阅兵中,当受阅官兵高喊“为人民服务”,当抗战老兵眼含热泪望向五星红旗,展现的正是这种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价值取向。个体通过认同国家记忆,获得超越有限生命的意义感;国家通过吸纳个体情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九三阅兵构筑的精神共鸣,最终指向的是开创未来的共同使命。阅兵不仅回顾过去,更警示现在、启迪未来。这场阅兵让国人深刻认识到,和平需要实力捍卫,尊严需要奋斗铸就。个体在与国家记忆共鸣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责任。这种由情感共鸣产生的集体觉醒,将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
二、国民自信与民族认同的全面提升
2025年9月3日中国的九三阅兵仪式,是一场对历史的庄严回望,更是对民族自信与认同的激昂宣告。当那震撼人心的画面通过屏幕传遍华夏大地,每一个中国人都被深深触动,民族自豪感如汹涌的浪潮,在心中澎湃翻涌。这次阅兵,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集中展示。当抗战老兵们出现在观礼台上,他们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他们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新一代军人的英姿飒爽,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当整齐划一的步伐声传来,我们内心被深深震撼,这不仅仅是视觉与听觉的冲击,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步伐中所蕴含的纪律性、坚定性,让我们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态度与追求产生了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像这些军人一样,有如此坚定的信念,面对困难时的不屈不挠,面对责任时的勇于担当?在这一伟大时刻,脑海中抗日战士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与眼前现代化的阅兵场景相互交织。 曾经,先辈们凭借顽强的意志,抵御外敌入侵,为我们赢得了和平与尊严。如今,我们已经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武器装备,这是国家实力的飞跃,更是民族自信的有力彰显。
当九三阅兵国之重器一一亮相,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与担当。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让每一个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自信。它向世界宣告,我们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同时,阅兵也极大地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装备和武器都远远落后于敌人,我们只有“小米加步枪”,但我们之所以能赢,靠的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而在九三阅兵这一刻,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因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这种自豪感,将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民族自信与民族认同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源于历史的沉淀、国家的发展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源泉,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三、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的交响
九三阅兵,是中国向全世界呈现的一场盛典,不仅仅是中国国家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对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紧密融合的深刻诠释。
从个人责任的角度来看,九三阅兵仪式中的每一位士兵肩上都担负着巨大的责任。从各个平台的报道和视频中,我们都能充分得感受到战士们不畏风吹雨打,也不畏烈日当空的灼烧,在训练场上挥洒了无数的汗水,只为在阅兵那一天,以最标准的姿态、最昂扬的精神面貌走过天安门广场。他们的整齐一致的步伐下,是对自己、国家以及人民的交代和责任。即使每一位参阅士兵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但他们将自己深度融合到阅兵部队这个集体,以个人融入集体,以小我成就大我。正如:“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句话,在地区,他们是恪守职责、坚守岗位的军人;在参阅部队中,他们是艰苦训练,容光焕发的表演者;在国家面前,他们便是极具集体荣誉感、以个人成就集体的战士。即使他们来自四海八方,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为国家增光。他们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不单单只是个人精神面貌的展示,更关乎了国家形象。所以在艰苦训练中,有的人即使受伤也不愿退出,有的人为了更好地接受检阅,日夜苦练。他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个人责任感,将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深度融合,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个人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再看国家命运层面,九三阅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9月3日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九三阅兵既是对抗日战争烈士们的缅怀,更是对现役军人的鼓励,它让我们中国人民铭记历史,不忘无数先烈、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为了国家安定富强,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付出。这次的阅兵仪式,让我回忆起那段历史,国家苦难刻骨铭心,也深知国家能有如今,来之不易。同时,阅兵展现了我们国家实力的日益强盛,那些先进的武装设备、整齐划一的部队方阵,更有那句“覆盖全球”的震撼,彰显了如今的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受人欺辱的国家,现在的我们,是有万千战士、有地位、有实力的世界强国。这强大的背后,是千千万万的军人恪尽职守,是无数科技人才日夜奋斗,苦苦钻研,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努力的成果。
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在九三阅兵中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展现的淋漓尽致。忆往昔,在那个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存亡之时,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将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浴血奋战;看今朝,在这个和平年代,每一位普通人,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正是无数个体的责任担当和付出,迸发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正是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我们个人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和机遇。
九三阅兵的壮阔场面仍历历在目,它不仅是国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堂深入人心的家国情怀课。我们从整齐的步伐中读懂了坚守,从铿锵的誓言中听见了传承。这场阅兵让我们明白,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个人的价值也在奉献中得以升华。它既回望来路、致敬先烈、珍视和平;也展望未来,激励我们脚踏实地、奋发向前。每一个平凡的我们,都是这壮丽时代中的一个音符,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能共同奏响民族复兴的澎湃乐章。愿我们带着这份自信与认同,一起书写更加光明灿烂的中国明天。
(本文系四川大学第11期教改工程研究项目《融入文艺评论实践的舞蹈基本功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践习成果,项目编号:SCU11359)
作者简介:
颜瑜、程雅玘、宓彦博,系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24级舞蹈表演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