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止川行》——诸葛亮精神内核的当代表达
作者:党丹钏 雷睿    来源:学习强国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5-11-04

党丹钏 雷睿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的形象不仅是智慧的典范,更是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符号。舞剧《山止川行》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精神内核,通过块状叙事的手法重现了这位千古名宿的旷世风范。

一、人物刻画舞段精彩

诸葛亮作为全剧人物关系网的中心,和每个角色的共舞铺开了他的内心世界。与刘备的“三顾茅庐”之舞是全剧情感的开头,刘备的仰望、躬身,到诸葛亮深沉的思考,再到“隆中对笑定乾坤”时两人和谐一致的动作,为人物性格的特点做了贴切诠释;与司马懿的对峙之舞是一段十分精彩的心理博弈战。诸葛亮的机锋睿智和司马懿的隐忍退让形成对比,在“巾帼之辱”中,司马懿的独舞堪称经典,从一开始的诧异、思考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将他隐忍多变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与黄月英的“举案齐眉”之舞则显得十分温柔,二人一起读书,创制木牛流马,夜话谈心,无不展现出诸葛亮柔情的一面。

二、道具符号运用巧妙

舞剧中道具的使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空城计”中的古琴。诸葛亮端坐城楼上指尖轻抚琴弦,以“稳”映衬兵临城下的“险”。

“以不变应万变”——这一刻,古琴成为了诸葛亮极致谋略的武器、智慧力量的外化,完成了从乐器到兵器的转化。

再有贯穿全剧的“羽扇”则是诸葛亮身份的代表。传说黄月英在成婚时送给诸葛亮一把羽扇,用于思虑时遮面,不让人看透他的心思。从此羽扇就成了诸葛亮的随身之物,伴随着他运筹帷幄。舞剧的最后,羽扇散落成羽毛,化作点点繁星从四处落下铺满舞台,暗示着明灯的陨落,至此,羽扇这一道具完成了情节转化、精神升华等一系列功能,在舞剧的结尾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内心。

三、理想主义现实指引

舞剧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山止川行》让诸葛亮穿越历史走进舞台,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带给当代观众。舞剧中的北伐不只是一个历史事件,更是每个人心中明知艰难却还依然坚守理想的执着,结尾时诸葛亮羽化登仙,化作北斗七星的一员,怀揣着理想成为永恒的坐标,依然指引着世人前行。

当舞剧落下尾声,诸葛亮这个饱满的形象角色让我们相信,他早已不是一个千年前的历史人物,更是一束直达我们心灵深处的光芒。他的智慧、他的胸怀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坐标,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名宿强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知艰难、依然坚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像是一束光,映照着当代的青年该对时代责任报以怎样的态度与行动。

接过这束光,点亮这束光,愿你我都能成为这束光!


作者简介

党丹钏,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教育专业研究生;

雷睿,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